Sandro Schipani教授主讲法典编纂史系列学术讲座第九期“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:法典的多重路径”顺利举行

发布者:王姝文发布时间:2020-12-22浏览次数:181

(通讯员 法学院新闻中心)

12月18日晚,法典编纂史系列学术讲座第九期——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:法典的多重路径——于文澴楼一楼国际会议厅如期举行。本期讲座依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,世界级知名罗马法学家,罗马第一大学荣誉教授,罗马第二大学拉美法研究中心创始人Sandro Schipani教授受邀以视频连线的方式担任主讲人。永利app手机版官网罗马法系研究中心主任黄美玲教授担任主持人。众多国内外法学专家与青年学者线上参会,众多法科学子到场学习。



讲座伊始,黄美玲教授隆重介绍了Sandro Schipani教授的研究领域与学术成就,并对其应邀授课表达诚挚感谢。



本次讲座,Sandro Schipani教授聚焦于“近现代的伟大革命以及罗马法的重读和再法典化”这一主题,分别从政治革命路径和“共同公民”角色的再现、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路径与罗马法的融合、基于罗马法的“概念计量”路径、工农革命路径、以劳工阶级为基础的共和国公民路径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路径六大层面展开论述。



在第二部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路径与罗马法的“融合”中,Sandro Schipani教授以时间为脉络,梳理了肇始于1852年《秘鲁民法典》的拉丁美洲民法典的时代演变与相应特征。在具体介绍以“平等”为导向的第二代拉美民法典后,Sandro Schipani教授总结了拉丁美洲民法系统的特点:拉丁美洲民法系统是罗马法系统的子系统,但其自有的法律原则又对该系统产生了积极的统一作用。

在第一部分,Sandro Schipani教授介绍了波蒂埃和波塔利斯两大法学家的学术成果和观点,深入说明了“共同公民”的具体内涵和“共同公民”法典的制定。“共同公民”系指在互惠与相互关系中生活的罗马市民,他们对政治平等和立法话语的追求促成了“共同法典”的制定与传播。

在此之后,Sandro Schipani教授聚焦于19世纪的理性主义与罗马法。这一时期,罗马法趋向概念化与理念化,并在“潘德克顿法学”出现时达到巅峰。以罗马法概念为基础的《德国民法典》是法律科学发达的体现,其确立的体系结构构成了罗马法体系的制度遗产。Sandro Schipani教授之后阐释了工农革命路径。以十七世纪末为时间切入点,他介绍了莫斯科“第三罗马”和博洛尼亚法律科学的交替发展。但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法律在罗马法体系中的具体定位,学界存在不同观点。

在讲解以劳工阶级为基础的共和国公民路径时,Sandro Schipani教授围绕1942年《意大利民法典》和1970年《劳动者章程》展开讲述。《意大利民法典》产生于工业化进程中,因此对劳工保护存在不足,而1970年的《劳动者章程》正诞生于这一背景。Sandro Schipani教授提出在宏观层面,《劳动者章程》对劳动者首要地位的强调与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将人法置于首编的做法形成呼应,而这也为法典解释提供了重要视角。

在谈及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的路径时,Sandro Schipani教授首先结合拉丁语“共同公民”一词的价值内涵,阐释了“民”的中国化含义。随后,他基于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对“人身关系”和“财产关系”的顺序调整,强调了人格权独立成编是一种全新的法典编纂思路,具有重大意义,并指出人格权独立成编是对人人平等立场的确认,也是中国对法律发展的思辨与贡献。

总结部分,Sandro Schipani教授认为二十一世纪民法典与共同法复兴殊途同归,并对中国为普通法与共同法发展所做贡献表示感谢。

提问环节,Sandro Schipani教授耐心解答了线上线下同学的提问。

至此,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。